合力扩内需 着力稳增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06-06
奋战海拔3450米!挑战低气压、重覆冰,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在四川甘孜开建,建成后每年将输送清洁电能约120亿千瓦时;消费券和数字人民币礼包发放,数百场促消费主题活动举办,上海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扩大内需。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各地区各部门乘势而上、铆足干劲,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内需活力。
稳投资,宏观政策提质增效
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协同发力。今年前4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7%,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3%。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增力度,充分满足合理投资需求。
钩机、挖土机往来穿梭,工人们忙着清理基面、铺筑基层……河北省邢台市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期工程今年底基本完工,将极大减轻周边地区防洪压力。”邢台市水务局建设科科长张丽芳介绍,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的及时拨付,保障了项目施工进度。
今年前4月,财政支出保持必要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8%;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总量增长较快,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宏观政策持续加力,充分满足合理投资需求。
——优结构,全力支持高质量发展。
“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去年我们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帮助公司减税约1443万元。我们有了更多资金投入创新,今年研发投入预计增长50%。”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昊表示,“政策引导—研发投入—税收减免—加大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前4月科学技术领域财政支出增长9%,3月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2%,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余额持续增长……财政支出、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聚焦小微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精准地发挥投资引导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蓄后劲。
——聚合力,持续增强稳投资力度。
直径3.5米、重达140吨的钢护筒直插海面,为跨海大桥打下桩基,横跨象山港的宁波市域铁路宁象线海上工程全面开工。
“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注入约30亿元,专项债资金也已下达,项目资本金及时到位助力项目提前半年开工。”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市域铁路公司总会计师郑灵介绍。
开发性金融创新工具加速落地,专项债早发快用,信贷资金及时跟进……财政金融发挥合力,推动基础设施等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速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配合、积极发力,发挥了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持续增强稳投资力度。”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下一步,宏观政策应继续对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强投入,使投资在稳增长、扩内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扩消费,长效机制加速构建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消费回暖的背后,促消费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加速构建。
——稳就业增收入,保障“能消费”。
做大消费的蛋糕,归根结底要充实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就业稳,收入才能增。
延续阶段性减负稳岗政策,扩充就业岗位容量;深化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拓展青年人就业渠道;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今年以来,就业政策“组合拳”环环相扣,伴随着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劳动参与率稳步提升,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
“下阶段,随着稳就业政策落实落细,就业形势有望继续改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就业稳定改善,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优环境强服务,护航“敢消费”。
不久前,安徽宿州市民赵凯一家驱车几百公里,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淄博烧烤,“菜品味美价廉,服务贴心周到。”
推动更多消费“网红”变“长红”,优化消费环境见“真章”。今年以来,食品相关产品质量新规落地,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力度和对侵权行为的治理不断加强,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持续完善。多部门协同共治,为消费者织密“保障网”。
——减负担增支持,推动“愿消费”。
半个月时间,湖南鑫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就卖出了155台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袁泉说,今年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带动销售持续火爆。
今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新增减税290亿元,惠及166万辆汽车的购买者。
为消费减负之外,各地今年还密集出台政策为消费加力。一季度山东发放各类消费券5.28亿元,拉动消费近102亿元;福建出台金融促消费10条措施,优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一季度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个百分点。
促改革,内需活力加快释放
今年以来,供给侧持续发力,更多改革的办法出台,更多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快运用,为需求侧扩容输送强劲动力。
——推动“放管服”改革,供给与需求适配性不断增强。
海滩漫步、森林观鸟、村落游览……今年2月,在海南三亚体验了一把“候鸟旅居”式养老后,太平人寿养老社区住户施亚德意犹未尽。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程永红介绍,今年,相关部门将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激励我们加快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满足不断增长和升级的养老需求。”
加快探索负面清单和产业准入的审管分离制度,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微观主体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推动我国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不断增强,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发挥。
——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
“明显感受到注册制下可预期性更强,审核效率提升。”成为首批主板注册制上市企业之一,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获得感满满。今年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为更多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创造条件。
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加快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含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加快清理……各项改革举措推动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活力。今年前4月,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6.2%,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9%。
——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消费潜能持续累积。
手写点菜单堆成一摞,一道道飘香的农家菜从土灶台上端出……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陈家铺村,老鲍夫妻俩开的农家乐饭店时时客满。
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修好了陈家铺村的上山公路。“路好了,房修了,游客越来越多,如今收入月月过万。”老鲍笑逐颜开。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重点保障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领域支出需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持续完善,强化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助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拓展消费空间。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应对外部冲击,破解当下各种宏观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惠当下、利长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长湧说,要加快推进稳增长、扩内需的各项改革措施,在优化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6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