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对话】天津市2022年度PPP工作总结
2023-01-19
天津市2022年度PPP工作总结
2022年,天津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财政部的有力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统筹全年工作目标,立足PPP项目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在制度建设、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深入调研、加大宣传等方面重点发力,推进PPP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工作举措
(一)完善制度,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坚持正确政策方向,贯彻落实中财委对PPP工作的要求,执行财政部及财部PPP中心指示,确保规范运行,2022年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津财债务[2022]47号)等5个制度文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从预算管理、信息公开、提升质量等方面确保PPP项目规范发展、阳光运行;二是严格项目管理,重点严把入库审核关,印发《关于规范区级PPP项目入库评审流程有关工作的通知》(津财债务[2022]11号),厘清职责边界、规范入库程序、明确核心指标,针对存量项目提出“明确转让标的、规范评估方法”,确保不虚增财政收入;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应对项目情况变化。关注审计监管发现的问题,积极探索PPP项目变更、退库等管理制度;研究修订PPP专家库、咨询机构库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待进一步完善后印发实施。
(二)规范管理,提升项目质量。 一是严格新项目评审,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项目审核的有关要求,量化评审指标,重点审核物有所值、使用者付费来源、风险分配等内容,有效提高项目评审质量,对于部分为达到10%要求虚增使用者付费的项目,坚决说“不”;二是强化存量项目管理,结合财政部信息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的要求,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对在库项目开展自查、复核和督察,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机构及时进行整改,对未及时整改的项目,采取暂缓拨付财政资金手段直至整改完毕;三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发生重大变更的项目,组织开展调整论证工作;对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的项目,积极支持主动申请退库;对进展迟缓的项目,积极对接有关单位,推动项目实质性进展。上述举措不仅解决了财承超10%红线的问题,同时腾出了宝贵的财承空间,防范新增政府债务风险。
(三)强化绩效,落实按效付费。 一是开展绩效摸底,结合财政部工作要求,组织有关单位全面梳理绩效执行情况,总结先进做法、推广优秀案例、整改发现问题,贯通PPP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梳理绩效评价指标,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组织专家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论证优化,为我市PPP项目提炼绩效评价共性指标、建立和优化分行业绩效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三是落实绩效应用,强化政府履约意识,要求各区财政按照合同安排预算,并根据绩效结果严格预算执行,对不能及时拨付资金的区暂停受理新入库项目;四是积极参与绩效评价工作,主动服务,为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机构提供政策和业务指导,对市住建委、市规资局及市交通委等部门PPP项目的绩效评价管理指标体系提出意见建议67条,为助力PPP规范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深入调研,服务中心工作。 一是积极申报财政部课题,并成功中选《PPP项目中期评估体系构建研究》,通过各项措施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力求制定符合实际且具备可操作性的评估体系,为各相关方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二是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对我市PPP项目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深入分析存在的风险点,撰写了《天津市PPP项目风险隐患排查报告》;三是服务各区各部门,赴武清等区实地调研,进行PPP政策宣讲、业务指导、解决难题,跟踪服务重点项目,为提高PPP项目质量奠定基础;四是探索PPP新发展,主动研究通过REITS、EOD等模式,盘活PPP资产,降低财政支出责任,节约宝贵的财承空间。
(五)积极宣传,扩大政策影响。 一是积极向财政部PPP中心报送工作信息、典型案例,其中17篇刊登在“道PPP”及“国家PPP”公众号,3篇被中国财经报报道,1篇被财政部网站收录,修改完善了4篇PPP项目优秀案例上报财政部;二是编撰了12期《PPP工作参考》推送各市级部门和区财政,涵盖PPP最新政策要求、我市工作动态、典型案例以及答疑解惑,切实提高PPP项目运行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得到有关单位的高度评价。
(六)加强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一是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工作要求,围绕“用好PPP,拉动基建稳增长”等为主题组织了3次专题论坛,与知名学者、行业专家以及财政部PPP中心进行研讨交流,为我市PPP管理建言献策;二是加强对各区各部门的业务培训,组织各区各部门参加全国财政系统PPP业务线上培训会;以财政部提示项目重点问题为契机,结合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对各区各部门开展“一对一”重点培训,切实解决项目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改革成效
(一)提高认识,推动PPP阳光运行。 通过各项工作举措,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关于“PPP阳光发展、规范运行”的总要求,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在库项目的信息内容,增强了市场透明度,摸清了项目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动PPP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指明了方向;二是进一步提高了各参与方对于PPP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本质的认识和对信息公开、绩效管理等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了财政部门、实施机构总牵头,项目公司、咨询公司等单位具体负责的工作模式,各参与方分工明确、齐抓共管,达成了工作共识,提振了全社会对于我市PPP工作的信心,为推动PPP阳光运行奠定了基础。
(二)规范发展,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以及财政部工作要求,一是深入分析PPP项目在前期识别、“两评一案”论证、社会资本采购、项目执行、绩效及监管等5个阶段存在的风险点和解决路径,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二是把风险防范作为PPP模式健康发展的底线责任,严把财承监测,市本级和各区财承数据的科学预测,避免超预期估算增长率,财承超10%地区及时进行整改,调整项目变化后,及时调整政府支出责任;建立联动机制,市财政与各有关部门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严格审核入库、退库变化以及绩效考核等工作,杜绝隐性债务风险;探索创新思路,以REITs、EOD等新模式与PPP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分析在库PPP项目,探索以盘活资产为主要抓手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三)强化绩效,以项目运营为核心。 通过对在库项目开展绩效摸底、信息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等工作,达到了从产出、效果、管理三个维度对项目及时监控、评价和纠偏的目标,确保了项目全生命周期规范实施。同时,财政部门通过完善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机制,明确绩效结果应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改变了部分参与方“重入库、轻运营”的现象,引导实施机构、项目公司等形成绩效意识,树立绩效优先思维,强化绩效管理工作,持续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提质增效,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我市部分PPP项目已进入运营期,优质社会资本的引入,大幅提升了项目的运营水平,实现了政企双方的“双赢”。西青区大寺污水处理厂项目引入具有先进运营管理经验及人才储备的社会资本,坚持运营管理前置化,同时通过绩效评价激励,解决了雨季污水外溢、污水管滴漏等历史遗留问题;地铁4号线智能化的运营,发挥了央企的先进管理经验,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捷化的服务,提升了我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水平。由此可见PPP模式在决策效率、运营质量等方面较传统模式有了很大改善,充分体现了PPP模式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保障公众利益的初衷。
三、工作展望
(一)强化制度保障
结合我市PPP管理要求以及项目实际情况,深入学习贯彻财政部相关制度文件,将财金119号文件精神转化为工作的务实举措,一是出台在库项目绩效管理具体措施,优化考核流程,强化结果应用;二是积极探索研究在库项目变更、退库等情况,适时出台有关管理办法;三是更新咨询机构库、专家库管理办法,以动态管理为原则,切实发挥专家及咨询机构对我市PPP工作的智力支持作用。
(二)聚焦项目管理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妥善处理防风险和促发展关系,对拟入库项目,以经得起各方检验为前提,坚持审慎从严原则,坚持PPP“促改革、惠民生、稳增长”定位,严守项目入库审核关;对在库项目,定期开展清查工作,发现违规项目坚持清退,强化项目运行监测预警机制,确保项目运行不出现风险,同时对于进入运营期的项目,积极协助参与方挖掘使用者付费,降低政府支出责任,节约财承空间。
(三)深挖专业领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的要求以及“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我局将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十项行动”为蓝图,围绕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PPP与港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等专业领域相结合,借由社会资本之力,推动我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住经济大盘,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化、具体化、实践化。
作者: 浏览次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