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督导组赴多地“回头看”,各地千方百计全力拼经济
2022-12-09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释放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
过去三年,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随着《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出台,经济社会生活逐步回归正轨。接下来,如何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全力以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各地的首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12月以来,多地在调整优化防疫措施的同时加力拼经济,千方百计提振市场信心,多措并举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打好年底“收官战”,也为明年平稳开局夯实基础。
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强化督导和服务,向地方派出督导工作组,促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切实落地。公开报道显示,督导工作组已到达山东、福建、湖南、江西等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关项目开工建设、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等是督导的重要内容。
督导“回头看”持续
11月22日,国常会明确,国务院各督导工作组赴有关地方,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和需要的服务帮助,认真听取地方反映的情况,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
据《大众日报》报道,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11月30日至12月3日,国务院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等和稳经济政策措施督导“回头看”工作组来山东开展督导工作。
在山东,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介绍了这次督导“回头看”的有关背景,通报了督导重点、工作方式和具体安排。他说,这次督导“回头看”将重点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关项目开工建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等进行现场核查并督促指导,层层传导抓落实的压力,依法依规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促进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地见效,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
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在福建开展督导“回头看”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率队深入福州市、泉州市重大项目以及企业,围绕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等和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导“回头看”,并召开工作座谈会。
此外,国务院督导“回头看”工作组在前期稳住经济大盘督导服务的基础上再赴江西,深入40余个重大项目、企业一线,全面考察江西基金项目建设和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12月4日,国务院督导“回头看”江西湖南工作组组长、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主持召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等和稳经济政策措施督导“回头看”视频会议。
刘伟平强调,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必须紧抓不放推动经济持续恢复。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质效,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努力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多作贡献。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正成为当前稳投资、稳经济的关键一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支持基建投资提速是稳定四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抓手。加快基金支持项目开工,可以撬动更多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配套融资投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在关键时期发挥出逆周期调控作用。后期根据需要,不排除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还有进一步加码的可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目前,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落地见效,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等一系列举措在四季度集中显效,回稳向好基础将不断得到巩固。
稳投资、促消费
进入12月以来,各地开始密集行动,围绕明年稳增长做出一系列部署。从各地的会议部署和政策文件来看,扩大有效投资、挖掘消费潜力、纾困市场主体等依然是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
12月2日,上海市召开的2023年经济领域工作思路座谈会指出,扎实谋划好、安排好明年经济工作,注重抓重点、抓关键、抓带动性强的工作,服务重点企业发展,抓好重大工程建设,推动重点区域发力。要立足实际,预期目标要兼顾需要和可能,为经济转型、结构转型留出一定的空间。要做好衔接,加强上下衔接、远近平衡。要注重引导,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更加积极进取,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重大项目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12月1日,河北省政府召开全省稳增长工作视频会议,部署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实。要求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对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设备更新改造和中长期贷款签约项目,督促加快资金支付和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陕西省发改委2023年项目投资工作谋划专题会强调,要扎实做好明年项目谋划储备,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稳定前期费用投入,推进“可承诺事项+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推动一批高质量项目尽快落地。
信达证券指出,各项增量政策工具大概率能够支持年底的基建依旧保持强势,预计今年基建增速或在11.7%左右。明年基建仍将保持一定热度,增速或接近10%。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基建领域的民间投资表现有望改善,即便明年支撑基建的增量工具不如今年多,但全社会的基建投资资金可能要多于2022年。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6%,其中,10月消费同比-0.5%,扣除价格后的实际同比-2.7%。
当前,各地政策持续加力,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浙江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加大餐饮、家居消费支持力度;宁夏银川启动“夜经济消费券”政府惠民补贴活动。
四川省举行的全省消费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抢抓节庆旺季开展促消费活动,搭建和提升展会平台,持续打造消费场景。大力促进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稳住房地产全链条消费,办好“味美四川”、国际美食节等活动,擦亮川派餐饮招牌。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中国经济政策长期重投资、重生产、轻消费,加上疫情以来居民收入增速下滑,造成消费增速下行、内需不足。稳消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补贴收入,一次性发钱、发消费券是一种办法,股市上涨带来财产性收入增长也可以刺激消费,只有消费搞活了,内循环畅通了,中国经济才能行稳致远。
稳外贸、纾困市场主体
助企纾困方面,12月2日,福建省发改委印发了《关于稳住经济大盘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补充措施》,在前期稳经济大盘系列政策措施基础上,补充提出14项措施,加大力度促生产、稳运行、保生活。
12月6日,北京市制定出台《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提出12条举措,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对社保缓缴、扩岗补助等措施做了接续实施安排,同时针对企业集中诉求推出了多条新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说,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于助企纾困政策的实施落地尤为期待,各地加快推动助企纾困政策再细化再落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市场主体解忧添力,将更好稳住经济基本盘。
此外,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等外贸大省也纷纷行动起来,出海抢单、招商引资。12月3日,浙江启动了“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浙江省商务厅表示,政府牵头率先“走出去”,将进一步释放拓市场的积极信号,鼓舞浙江外经贸企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预期。
受去年基数抬升、海外需求放缓等影响,11月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放缓超预期。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由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家出海,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和对接效率,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在全球的延伸布局,保障外贸企业平稳运行。年末乃至明年上半年的外贸情况仍然较为严峻,政府、行业和企业都要积极付诸行动。
作者: 浏览次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