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母亲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宁夏银川市运用PPP机制改善城市水环境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2-08-23
近日,记者随“节水中国行﹒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主题采访活动”采访报道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采访时获悉,近年来,银川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采取PPP合作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尝试。
变废为宝,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样本
站在银川市大连路与友爱街交界处的城市生态公园一隅,银川市水务局节水服务中心主任张延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表示:过去,银川市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通过新干沟等9条排水沟排入黄河,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银川市利用PPP机制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张延祝所在的城市生态公园是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的场区组成部分。这里是银川第一再生水厂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打造出来的城市景观——节水主题公园。几年前,这里曾布局了污水处理设施,但因为技术落后及管理不善等因素,处理后的污水不仅异味重,而且还对城市绿化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苗木浇灌后发生了死亡现象。自从银川市利用PPP机制引入北控水务集团参与治理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张延祝告诉记者说,为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对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工作,2019年,银川市与北控水务集团签订PPP合作协议,建立了由北控水务集团控股的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15.04亿元,规划用地面积23.3公顷,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30万吨。
银川第一再生水水厂总经理任士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PPP合作协议,他们在建筑的形式方面采用半地下式,工艺采用选用"AAO+高效沉淀池+V型砂滤池”工艺, 出水达到地表准IV类标准。项目以构建“一带一路水生态体验创新中心E- park"为设计核心,地上景观按照“绿色、智慧、创新、共享”的设计理念,打造四季如春的开放式立体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开放场所。
记者随张延祝、任士兵一行在再生水厂走访观摩时了解到,该项目集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科普教育为一体,为银川市兴庆区东南片区、金凤区阅海片区、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的工业循环、园林绿化、道路清洗等提供再生水,大幅提升全市再生水利用率,对于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善黄河流域水质、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以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作为资源聚点,形成辐射周边的活力圈、生活圈及生态圈,将“邻避”效应转换为“邻利”效应。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间及曝气沉砂池、速沉池、生物池、二沉池、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鼓风机房、高效沉淀池、V型砂滤池、滤池反冲洗废水池、液氧储罐、臭氧制备间及接触池、清水池及接触消毒池、贮泥池、变电室、污泥浓缩机房、污泥脱水机房、鼓风机房、配水泵房、综合加药间、综合楼、场区管道工程、道路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及地上景观等。
为确保最终出水效果,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采用以下先进水处理技术:多段进水+改良Bardenpho高效脱氮除磷生化处理工艺、威立雅专利技术Actiflo-Actidyn高密度沉淀池组合工艺、箱体内智能照明与自然采光控制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光聚能热水系统及水源热泵系统等。诸多先进技术的应用均为水厂的稳定运行、绿色节能提供了高质量的保障。
依靠社会资本,助推水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良性发展
银川第一再生水厂项目是一个集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水科技展览、水文化传承与科普教育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化水资源利用综合体,对于兴庆区、贺兰县景观水体提升和污水资源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以第一再生水厂作为资源聚点,形成辐射片区的活力圈、生活圈及生态圈,将传统污水处理厂“邻避”的效应转换为“邻利”效应,实现污水处理厂与周边环境的“共生”。
据了解,该项目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2021年10月进入试运营,2022年4月转入商业运营。项目运行状态良好,各类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具备日处理能力30万吨,水质稳定达标,已通过环保验收。同时,项目配套建设的环保教育展厅、节水主题公园、党史文化长廊于今年7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据专家分析,该项目的效益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 社会效益。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为半地下式水厂,地面建成对市民开放的公园。本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山、河、水、城”四位一体的绿化建设战略,打造城市“绿网串联绿点”的绿地系统骨架,构建城市内外相互渗透的绿色生态体系,构筑“城在山景中,街在绿地中,人在园林中”的城乡结合统筹发展的绿地体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宜居生态旅游城市。本工程的出水达到准IV类出水,一方面可大幅度削减排入河道污染物总量,助力银川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治理,美化银川市容市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可为银川市提供充足的景观用水、市政杂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银川市可持续发展。建成后的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将成为西北水资源生态创新管理示范基地,即高标准入黄探索示范基地、产业链式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环保科普教育基地、智慧创新型的低碳标杆。
二是 经济效益。项目方案认真考虑了与市区发展规划的衔接,确保规模及水质与规划相协调。从而提高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的服务范围和水平,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友好发展。本项目可以解决区域范围内污水出路问题、并为市区提供再生水,促进经济发展。
财政助力,积极打造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示范市
银川第一再生水厂的PPP实践,为该市加快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路径,争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2亿元,建成10条共计39.12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释放沿线土地利用价值45亿元,其中滨河新区长河大街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成功入选为全国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同时,该市成功申报“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获得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1亿元。制定《银川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等22项制度文件和7部地方性法规。组织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再生水厂、二四污管道联通等重点工程,新建排水等各类市政管网607.8公里,完成44处积水点改造,建成区海绵城市面积达到20.4%。
银川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2022年,他们根据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紧盯中央及区、市资金方向,强化顶层设计,主动靠前指导,加强沟通对接,千方百计谋划储备项目,着力解决全市项目谋划“区域不均衡”“储备不充分”等问题,重点启动鄂尔多斯台地银川段生态治理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供水节水、中水循环利用、东部水生态治理、西南部水生态治理、美丽河湖、水源地达标能力建设、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桑园沟等中小河流治理等方面方案及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再储备一批跨地区、跨流域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项目,年内至少再争取1个国家部委项目、2个以上自治区项目支持。
同时,抓好水资源调度配置、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推动“政府+市场”两手发力,激活水的商品属性,把用水价格的“杠杆作用”发挥出来,进一步推动转变用水方式、调控用水行为,以全社会节水之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再者,建立“河湖长+项目”制度,重点河湖重点管控,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河湖面貌整体提升、河湖监管提档升级,切实推动管护落地见效,打造典农河等一批美丽河湖示范样板,实现“生态廊道、经济绿道、生活乐道”有机统一。
作者: 浏览次数:311